- 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 发布日期:2024-11-12 15:00
- 浏览次数:
时间:11月12日(星期二)下午3:0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周焕祥
嘉宾: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副书记、区长,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丁志强,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英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蔡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局长申鹏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孙静,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蒋鹏
发布会现场
周焕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围绕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高地进行发布。
我们请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副书记、区长,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丁志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和丁区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英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蔡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局长申鹏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孙静,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蒋鹏。
下面我们先请丁区长介绍情况。
丁志强(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副书记、区长,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向大家介绍新高区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谨代表医药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高港区委、区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新高区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新高区,原先是两个板块,一块是医药高新区,是全国第一个医药类国家级高新区,一块是高港区,是泰州的滨江主城区,也是“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2020年底,为策应省委提出的“1+3”重点功能区战略,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启动融合发展。三年多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1=1”的融合反应已经生成,“1+1>2”的裂变效应加快释放,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迈上百亿级、千亿级、两千亿级台阶,成为全市第一个、也是唯一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的板块,我们完全有信心到“十四五”末实现“234”的目标,即以全市7%的面积和10.7%的常住人口,创造20%的GDP、30%的规上工业产值和40%的工业企业净入库税收。这份信心源自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始终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着力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牵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石化及新材料为重点,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为支撑的“1+3+N”特色产业体系,其中,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中国医药城已经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十强。这份信心源自项目突破的有力支撑。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头版头条”,盛虹储能、国能绿岛、常青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等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三年来新开工“三比一提升”项目106个,新竣工“三比一提升”项目93个,竣工投产率、3亩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保持全市第一。这份信心源自民生幸福的稳步提升。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持续缩小,由2022年的1.89:1缩小至2023年的1.84:1,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作为泰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核心阵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部省共建先行先试优势,抢抓省、市一揽子政策支持机遇,以“勇挑大梁”的奋进姿态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质效。特色集群不断壮大。先后集聚了1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4+2”产业体系(“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四大支柱产业,“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类药物”两大特色产业),在疫苗、诊断试剂、特医配方食品等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策源能力不断增强。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先后布局了复旦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等一批平台载体,构建了涵盖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矩阵。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实施了国内第一个专门面向生物医药人才政策“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5万名;专门打造了全国孵化体量最大、服务链条最完善的疫苗工程中心,截至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5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多家,金迪克、瑞科生物、荃信生物3家上市企业。
当前,市委、市政府赋予新高区“打造产业新高地、勇当发展排头兵,成为令人向往的泰州发展新中心、江苏中部增长极”的新定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创新,加快把定位干成地位,提高发展的吨位,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高地”。具体突出“三个赋能”:一是突出产业赋能。聚焦“医”和“药”两大主题,精耕细作“4+2”产业体系,抢先布局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精准医疗等前瞻领域,强化与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间的相互耦合,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二是突出项目赋能。坚持产业价值导向、科创引领导向、效益回报导向,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以实实在在的高质量项目,不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这其中,重点是推动重大医药品种落地生产,预计未来三年,我们将有40个品种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其中I类新药10个,预计新增产值350亿元。三是突出创新赋能。高标准建设“健康科学泰州实验室” ,提升北大医学泰州创新中心运营质态,加快打造中国医药城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用好上海离岸创新中心,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新高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周焕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谢谢丁区长。
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香港商报记者:新高区作为泰州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核心阵地,经过十五年的布局深耕,已经在生物医药多个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去年,专门制定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30)》,请问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未来新高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发力点在什么方面?
王英俊(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英俊):这位记者,您好。谢谢您的提问,我是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区长王英俊,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正如刚才您所说,近年来,新高区抢抓国家政策和融合发展“两个机遇”,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同类园区最高。现有人用疫苗企业10家、动物疫苗企业4家,各类疫苗产品50多个,获批人用疫苗生产许可证占全省的5/9、全国的1/9。化学药规模实力雄厚。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8,特别是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医药工业前十强;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致力在我区打造治疗糖尿病产品的全球生产供应基地,新投产的安达唐产品预计今年产值突破60亿元,明年有望突破100亿元。特医配方食品产业先发优势明显。集聚了雀巢健康、石药中诺、鲲鱼健康等一批领先企业,在区注册证共计15张,产业规模、获批产品数均居全国第一位,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认定为“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生物医药“4+2”特色产业体系,“一链一策”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加快培育产业新增长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优势。下面,我用三个关键词阐述发展着力点:
第一个关键词是“巩固”:巩固优势产业。化学药是我们医药制造的基本盘,占全区医药制造的一半以上。我们将推动化学药“仿创结合”,围绕建设全国化学药新型制剂示范区,依托扬子江药业、阿斯利康等龙头企业,重点培育肿瘤靶向药、心脑血管药物等新分子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同时,大力发展高端原料药产业,推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现代中药一直是我们医药制造的重要板块。我们将推动现代中药“传承创新”,围绕建设现代中药产业示范区,持续发力中药研发“标准化”,积极“复活”经典名方,加快布局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儿科、妇科等多个领域的中药产品线。
第二个关键词是“壮大”:壮大特色产业。生物药市场规模大、投入产出高,近三年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速超15%。我们将推动生物药“增存并举”,围绕打造全国疫苗产业地标,疫苗工程中心孵化了三家企业,重点发展创新型疫苗、多联多价疫苗等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抗体药物产业化基地,重点培育泰康生物、迈博太科、荃信生物等存量企业,推动现有企业提质增效。特医食品,随着医保政策逐步放开以及市场消费认可加强,产能将进一步释放。我们将推动特医食品“优化升级”,加大雀巢、鲲鱼、石药、中科健康等重点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借助省特医食品质检中心优势,积极承接创新型特医品种在我区布局。
第三个关键词是“培育”:培育新兴产业。目前,我区不少重点企业涉及生物合成、细胞和基因技术的应用。比如,中慧元通和瑞科生物的mRNA、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广泛使用了生物合成技术;耀海生物、北科生物等企业具有细胞存储、培养和生产资质;赛亿生物、迈威康、海博生物等干细胞药物产品已具备上市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发展这些成长型未来产业,开发基因编辑、干细胞治疗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力争到2026年,培育2-3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引领型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达15个。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凤凰网记者:近期,省发改委联合省工信厅发布了“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新高区合成生物产业入选,请问这一试点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围绕合成生物赋能大健康产业发展将如何发力?
蔡磊〔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新高区依托大健康产业优势,从政策规划引领、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四个维度精准发力,突出“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两个重点,加快打造“合成生物+”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标志性企业加速集聚。目前,我区集聚了合成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包括荃信生物、瑞科生物、百英生物、惠利生物、耀海生物等一批标志性企业,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合成生物产业规模稳步提升,2023年产业规模近60亿元。
二是关键技术加速突破。我区合成生物产业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完备的产业生态之外,还在于关键技术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比如,惠利生物拥有国内首个酶全场景设计的计算平台;百英生物的抗体表达服务在基因、细胞和工艺层面建立了技术优势,业内首提“抗体表达一周交付”;康为世纪实现了“核心原料酶+试剂盒+分析仪器+定制服务”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
三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我们加快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大健康领域“研发+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瑞科生物、硕世生物、荃信生物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进行新型疫苗、抗体药、诊断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比如,在消费产品领域,耀海诺信、亨瑞生物利用微生物合成技术,实现重组人源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强化合成生物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将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谋划布局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一是聚焦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我们将加快推进ICGEB泰州区域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建设与运行,强化功能互补协作,不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构建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推动基因合成、合成免疫技术与细胞治疗、微流控生物检测、发酵工艺放大与优化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是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我们将加快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百英生物抗体、蛋白药物及诊断试剂原料研发与生产综合服务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瑞科生物创新型疫苗佐剂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2亿元的惠利生物保健品及原料药生产项目等一批合成生物产业链项目,持续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三是聚焦产业建链强链延链。我们将坚持围绕合成生物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延伸环节,精准招引合成生物龙头企业、先进技术成果和高层次人才项目,推动我区医药健康、化学新材料、消费品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率先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赋能企业转型发展,挖掘应用场景,孵化裂变更多合成生物企业,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据了解,新高区在大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请简要介绍一下在推进平台提质增效、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申鹏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工业和科技创新局局长〕: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近年来,我们新高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服务链,先后投入数十亿元,打造全链条支持、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覆盖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矩阵,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我们主要是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完善科技研发体系”。科技研发体系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目前,我们正在优化区域载体建设,着力构建以“健康科学泰州实验室”为牵引、以离岸创新中心为支撑、以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为基础的“1+1+N”区域协同科创体系。对ICGEB-中国区域研究中心、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运行水平予以重点提升,同时加快推进中国医药城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科大讯飞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科创载体建设。
第二个关键点是“建强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目前,全区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5家,占全市比重达30.8%;扬子江药业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我们将持续引导企业高标准建设研发机构,年均新增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20个以上。
第三个关键点是“加快成果落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近三年来,全区实施省重点成果转化项目6项,年均达成技术合同交易超50亿元,全市领先。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离岸、靠岸、在岸”项目孵化,“离岸方面”,在推动长三角国创中心泰州区域离岸创新中心常态化运行的基础上,探讨与ICGEB总部共建的里雅斯特中国区域研究中心离岸实验室。“靠岸方面”,加快建立“创投+孵化+服务”的发展模式,提升孵化平台建设水平,吸引更多高端项目落户。“在岸方面”,积极引进CRO、CMO、CDMO项目助推产业化进程,推广瑞科生物和扬子江药业的战略合作模式,加速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
新高区将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高地增效赋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泰州新高发布记者: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监管部门,在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是如何平衡服务与监管的关系的?为此有哪些创新举措?
孙静〔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这位先生(女生),您好。谢谢您的提问,我是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静,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市场监管部门既是监管部门,更是服务发展的部门。我们始终坚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立足市场监管“护强企业、护优产品、护航发展”职能作用,对大健康产业实施从点到面、从项目到区域的全面扶持。
一方面,作为监管部门,我们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推行柔性执法等举措,为大健康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如,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对优质信用企业动态“免检”机制。今年7月份,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首个试点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的“白名单”制度,将包括阿斯利康、康为世纪等生物医药、新能源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实行“1年最多查1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监管方式,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比如,我们积极转变角色,将监管者和服务者有机结合,推出涉企免罚、轻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2024版),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走访约见等行政指导方式,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针对医药企业普遍关心的如何提升广告发布规范性的问题,今年4月,我们主动邀请省市场监管局广告专家来我区举办专场业务培训会,尽力为医药企业纠偏扶正、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我们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上争建设一流功能平台,强化优质服务供给,助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比如,去年12月,我区与泰州市食品检验院共建的江苏省特医食品质检中心通过现场验收。该中心也是全省首家、全国唯一的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质检中心,具备了特医食品全项目检测能力。在该中心落地前,我区企业生产的特医食品必须送至外地检测,周期在一个月以上。该中心落地后,我区企业特医食品检测仅需7-10天,检测费用也降低了40%以上,为我区大健康产业加速集聚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再比如,为进一步促进提升我区生物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7月,我区成立大健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去年5月,我们推动该联盟获批成为全省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并依托联盟相继建立了医疗器械、体外诊断、现代中药三大产业数据库,进一步促进了我区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和高校之间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上海证券报记者:现在全国共有600多个生物医药类园区,作为医药大省,江苏的产业集群化特征更加明显,形成了竞争和合作的发展格局,请问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有哪些比较优势,下一步如何推进园区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蒋鹏〔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我们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一是起步较早。医药园区建设18年来,探索走出了一条“集聚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成果、落户高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的专业园区建设路径。二是医药制造基础比较扎实。园区医药产业基本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现已集聚13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14家全球知名跨国药企,初步形成“4+2”产业体系,在疫苗、特医配方食品等细分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较大。以部省共建和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为引领,我们在改革试点、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专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面向未来,我们将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份额意识,锚定“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健康名城目标,争创更多“第一”“唯一”,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企业支撑,在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高地的新征程上守好主阵地、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
一是全力打造地标性产业集群。遵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律,围绕“4+2”产业体系,打通从原料药生产、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药品申报到产品上市、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积极谋划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积极转变招商思路,加强综合配套服务,创新基金招商、科技招商模式,加快招引一批“大而强”的重头项目,拓展一批“小而美”的潜力企业。深入实施大企业大品种培育计划,建立梯度培育机制,每年排出20家重点企业、20个重点品种和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品一策”,推动高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
二是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生物医药细分产业布局,全面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抓好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中国区域研究中心、北大创新中心、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研究院、华西海圻药物非临床研究中心(GLP)等高层次平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身在中国医药城,服务长三角的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创新平台矩阵。同时,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为支撑,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产业技术供给,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增效,加速项目孵化和产业化。
三是全力打造专业化服务环境。持续深化部省共建中国医药城机制,争取在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注册、生物原材料进口、前沿医疗技术应用、外资医疗机构准入等领域先行先试,争创先发优势。以药监服务综合体、药品进口口岸等为依托,在项目审批、临床研究、注册申报、销售流通等方面释放更多红利,进一步优化药品申报、人才服务、知识产权、创业融资、政策顾问等服务支撑体系,推行药事服务专业人才“四个90%”机制(90%以上为硕士及以上学历,90%以上毕业于“985”“211”大学的医药相关专业,90%以上具有国家药监局或省局挂职学习经历,90%以上拥有国家药监局和省局各项现场检查工作经验),打造中国医药城专业化服务特色品牌。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江苏广电记者:大健康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新高区在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高地的过程中,围绕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有哪些思考和打算?
丁志强(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港区委副书记、区长,医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党工委书记):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对我们而言,大健康既是大产业更是大民生,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医药制造与医疗、食品、旅游等健康产业前延后伸,更好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求。
一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这方面,主要是紧盯看病就医这一基本需求,加速推动优质医疗服务的下沉落地。比如,我们在全国首创实施“健康惠民”系列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居民免费提供胃肠癌、“两癌”早期筛查以及全基因组芯片检测,实现了惠民、惠企、惠产业的“多方共赢”。比如,我们与科大讯飞合作,在高港中医院试点实施“智慧医疗”项目,通过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在线预约等信息化手段,让就医流程更加便捷高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府院合作”“医共体”建设,加快打造特色专科、名医工作室,落实好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同时,围绕肿瘤早查早筛早诊早治等健康服务业,依托区内相关企业,规划建设精准医疗产业园和健康管理中心,为打造健康服务产业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持续培育健康食品集群。这方面,主要是紧盯健康食品这一新型需求,推动食品工业由“保障供给”向“营养健康”深度转型。以特医配方食品为例,正如刚才王英俊常务副区长所介绍的,我们获批全国“特殊食品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在产企业占全省40%,注册证占全国28%、全省75%,产业规模、获批产品数均居全国第一位。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区内大型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特医配方食品企业,积极招引药食同源现代滋补品、精准营养等产业化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产业规模达400亿元。
三是持续打造文旅服务品牌。这方面,主要是紧盯文旅服务这一迫切需求,进一步加强业态融合、丰富产品体系、拓展消费空间。比如,我们围绕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康养文化,积极打造“满江红”“花月夜”“康之源”等特色旅游线路,构建了“一带、两核、三片区”的全域旅游空间架构。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放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在“旅游+健康产业”“旅游+乡村振兴”“旅游+全域联动”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
不断擦亮新高区水兵母亲城、中国医药城、滨江生态城文旅新名片。
我就分享这些。借此机会,也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一下,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拟定于本月29日—30日在我区举办,诚挚欢迎大家常来新高区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中国医药城的澎湃活力和独特魅力。谢谢大家。
周焕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谢谢丁区长,也谢谢其他五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我们下次再见。